姜,究竟是老的辣还是“文”的辣?
2018-06-14 20:20:55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
中国有个字很有意思:老。但凡沾上它的,往往就极端了,如“老好人”、“老实巴交”、“老不正经”、“老赖”、“老厉害了”、“老有钱”等等,甚至还可以霸气侧漏地喊“老子天下第一”!因此,诸子百家中,咱谁都可以不服,就是不能不服“老子”——“老子在此,诸神退位”啊!

今天咱要说的,是关于“老”的“辣”——“老辣”!或者说,是一个老辣级的“文”人拍的电影——姜文。

姜,究竟是老的辣还是“文”的辣?


姜文这个人,很不简单。就连牛逼轰轰的“小钢炮”+“老炮”冯小刚碰到他,也怕和他聊天。马东就说,越聊冯裤子就越跟不上,越跟不上,他就越急,最后只好完全听他(姜文)一个人说了。为啥?“老炮”虽老,但才“老”了几年了?“老辣”可是从头至尾,越老越辣,俩人根本就不一重量级的。要不然,为啥冯小刚总出演姜文电影的角色,就是不见姜文出演冯小刚电影的角色呢?

事实胜于雄辩,有细节为证。《让子弹飞》开拍时,直到进组前,冯小刚都不知道自己要干啥,也没看过剧本。一进剧组,姜文说换个发型吧,冯小刚转身就把自己交出去了。结果咋样呢?冯裤子被修理了个小贝式的莫西干发型。整个造型完成后,现场有人大呼冯导很像卡通形象“七喜小子”,“小钢炮”虽然心里“MMB”,但也只好自嘲“从没这么时尚过”。

姜文是老大,他还有个兄弟,叫姜武。兄弟俩长得特像(是否双胞胎我不知道,请自行度娘),但我总觉得兄弟俩的名字很有幽默性:虎虎生威的,偏偏叫“文”;相对孱弱的,却叫“武”。也许,正应了中国那句老话“缺啥补啥”?

姜,究竟是老的辣还是“文”的辣?


中国人常说文如其人、字如其人。文和字往往是一个人的脸面、名片,字里行间、纵横撇捺中透出一个人的性格、秉性、眼界甚至知识面。姜文究竟辣不辣还是越老越辣,看他的电影作品就知道了。

从早期参演的《芙蓉镇》、《天地英雄》、《红高粱》等到自编自导的《阳光灿烂的日子》,再到自编自导自演的《鬼子来了》、《让子弹飞》等,我觉得,《阳光灿烂的日子》就是姜文的“成人礼”。前后分野鲜明,这个成人礼过后,姜文就作为一个熟透的男人,开始了“鬼才”导演的大演绎。

姜,究竟是老的辣还是“文”的辣?


“业精于勤荒于嬉”,在《阳光灿烂的日子》的摄制过程中,姜文光素材就拍了25万英尺,创下了中国导演耗片比的最高纪录。片中,米兰家里挂有一张照片,马小军一见就魂不守舍了。姜文为此拍了一遍又一遍,老是不满意,最后他足足用了4本胶片(约40分钟)来拍,相当于拍了23040张照片,末了从中选出一张,耗片比高达23040:1。

你说老姜土豪也罢,任性也好,反正人家就这么干了。

为此,1997年,姜文将拍摄《阳光灿烂的日子》的过程、花絮儿、“内幕”等整理了下,搞了本《一部电影的诞生》出来。有兴趣的同学,不妨去看看“鬼导”都干了哪些为电影而痴狂的事儿。

姜,究竟是老的辣还是“文”的辣?


我当过编辑,遇到那些常常“妄自菲薄(不知道是不是故作谦虚)”的作者,我就鼓励对方:即便你写的是块黄铜,我也有办法给你改成黄金。

姜文操刀的那些剧作,固然不是“黄铜”,但经他手捯饬了一遍后,你读到的、看到的差不多就是另一个版本了。“修旧如旧”的原则,在姜文看来,那简直就是“女人做头发”。

但人家就是有两把刷子,就像《让子弹飞》就比《夜谭十记》好看一样。 牛人许知远自视甚高,没几个人放在眼里,但他评价姜文却一语中的,颇为中肯。他说“野性”和“叛逆意识”跟姜始终如影随形。

骨子里的姜文及其电影作品,在我看来,就像唐代颜真卿在《张长史十二意笔法记》中所云:“其用锋,常欲使其透过纸背,此成功之极也。”

姜,究竟是老的辣还是“文”的辣?


他力透纸背但不用力过猛,也不刻意为之,既像那位《天地英雄》中的校尉李,又像惩恶扬善、劫富济贫悍匪张牧之,既有叛逆、深沉的一面,又充满了潇洒干脆凶猛强悍的纯爷们儿的气场。

更难能可贵的是,姜文还有着细腻真挚的男孩般的敏感而精纯的内心世界。

姜,究竟是老的辣还是“文”的辣?


两部电影的人物表情,何其相似!

影评人梅雪风(注意:不是梅超风)认为,“姜文是中国影坛一个特殊的存在,他和李安一样,是被普通观众、影迷、知识分子还有官方四位一体热爱的导演。”此言不谬。

普通观众喜欢姜文,是因为老百姓的思维方式往往是线性、平面而不是复合型、立体的,他们吃惯了简简单单、汤清水利的泡面和鸡蛋捞面后,突然间看到了老姜端出的一盘红烧肉、一盆毛血旺,能不垂涎三尺、胃口大开吗?影迷力捧姜文,原因更简单了,姜在他们心目中,就是神一级的存在——就像科比的球鞋,粉丝们捧在嘴边“深呼吸”,简直是“酸爽并快乐着”!

姜,究竟是老的辣还是“文”的辣?


知识分子对姜文感冒,不仅在于他的天赋才情,还在于欣赏他的独特个性,觉得自己与之声气相通、“臭味相投”。就说《让子弹飞》里的那首黑鸭子演唱的《算逑歌》吧,试问:除了姜文,还有谁敢如此明目张胆地“欺负”人家女孩子!但让黑鸭子用美声唱法这么一来,对比强烈、诡异搞怪的意趣反倒更加突出了《让子弹飞》的那个桥段。“雅痞”一词,看来非姜文莫属啊!

知识分子欣赏姜文的还有一点:他在电影里不装13。如在《让子弹飞》里,姜文饰演的张麻子跟马夫人自剖心声,其台词及动作大相径庭,颇为有趣: ——兄弟我此番只为劫财,不为劫色。 同床,但不入身。 有枪在此。 若是兄弟我有冒犯夫人的举动,你可以随时干掉我! 好一句“同床,但不入身”,但镜头一转,张悍匪的咸猪手却一点儿没闲着。

姜,究竟是老的辣还是“文”的辣?


不装13

官方对姜文感冒,则因这枚“红旗下的蛋”为人有分寸,处世懂规矩,不像陈佩斯,傲骨嶙峋,但何必呢!“冤家宜解不宜结”,都是“人民内部矛盾”,两败俱伤,零和游戏,至于吗?

首位地球首富洛克菲勒曾写信给儿子约翰说,保持必要的屈从与忍耐,是一条屡试不爽

的成功策略。从个人角度看,姜文在这点儿上也做得确实不错。老姜眼里揉不得沙子,但并不代表他不善于进退权变妥协。他饰演的成年马小军在拍摄时,本来有不少戏份,但在影片后期剪辑时,姜文“上看下看,左看右看”,越看心里越发毛儿,最后大手一挥,把自己的戏份差不多都剪掉了。搁一般人身上,办得到吗?

前段时间,有个朋友突然告诉我,她信佛了。我就开玩笑说:中国佛教有许多派别,主要有八宗,你信的是哪个佛?是欢喜佛吗?她说是。问之原因,理由居然是“欢喜佛”的名字好听。

姜,究竟是老的辣还是“文”的辣?


姜文曾说,印象不代表精确,它远在精确之上,只有足够精确才可能建立起正确的主观印象。缺乏上述这种精确,想象和感受便是毫无价值的。那位朋友连欢喜佛是啥都没搞清楚,就说自己信佛了,不是搞笑吗! 细节决定成败。

电影虽是一种“瞬间视觉”艺术,但同样“小处不可随便”。卡神做3D的《泰坦尼克号》时,尤重细节。虽然从剧情上说,3D的《泰坦尼克号》和首版的几乎完全一样,但有个小改动值得称道:一位名叫尼尔·德格拉斯的家伙(一说是天文学家)给卡梅隆发电邮,称影片中有处重大错误,让他每每观赏时总是百爪挠心——片子结尾,露丝躺在浮木上仰望夜空。

“事实上,1912年4月15日凌晨4点20分,在泰坦尼克号沉没的地点,是根本看不到那片星域的。”德格拉斯的指正一下子戳中了“完美主义者”卡梅隆的死穴。他当然火冒三丈——一闪而过、转瞬即逝的这个BUG完全可以忽略不计啊!

不过卡神就是卡神,他立马回信说:“如果你这个X娘养的能把正确的星空图发给我,我TM的就会在3D版中把它做上去。”尼尔真的发来了,卡神也真的做上去了。有兴趣的吃瓜群众,不妨印证下这个细节,看下两版的星空图到底有啥不一样。

姜,究竟是老的辣还是“文”的辣?


无独有偶。英雄所见略同的是,在《十三邀》里,姜文指着张日本人绘制的民国二十七年(1938年)的北平地图,介绍了当时北平的常住人口与人均密度。他表示,在其即将上映的新作《邪不压正》里,根本不会出现摩肩接踵、熙熙攘攘的人流,那些点缀的小商小贩也不会扯着嗓子沿街叫卖个不停——“那样拍只符合了当代人的想象,既不符合历史真实,也不符合生活真实”。

能把活儿琢磨到这份儿上,原汁原味的时代感怎能拍不出来呢!就从这一点说,给姜文发个劳模证书,应该也是无可厚非的。 姜,究竟是老的辣还是“文”的辣?答案已不言自明了吧。文/蔡运磊
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